首页 > 相关新闻
保健品消费存在哪些陷阱

重阳节是老年人的节日,近年来,关于老年人保健品消费的相关问题层出不穷。10月28日,由中国消费者协会主办的老年保健与消费维权大家谈活动在北京举行。

  保健品消费存在哪些陷阱?

  活动期间,中消协提醒老年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时谨防各类陷阱。

  谨防不法商家的夸大宣传和虚假宣传;正确辨识健康养生讲座和电视购物营销;提防免费体检、小恩小惠和所谓的亲情拉拢;识别名头吹嘘和伪科技谎言;认清所谓“会员优惠”和“饥饿营销”伎俩,切实维护自身健康消费权益。

  中消协在活动中播放的老年消费教育视频短片中,将不法商家的惯用伎俩归为“六张牌”,分别是“恩惠牌、亲情牌、专家牌、免费牌、功效牌和科技牌”。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刘清指出,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消费群体从数量上居全球首位,老年保健消费市场异常火爆,但保健消费领域相关问题层出不穷,打着保健幌子牟利的不法商家,通过对商品的夸大、虚假宣传,骗取老年消费者的信赖和钱财,扰乱市场秩序,一再突破社会道德和法律底线,亟待有效地规范和管理,并进一步强化针对老年消费群体的消费教育和引导。

  遭遇保健品欺诈应如何维权?

  针对食品、保健品欺诈现象,国家在政策层面加大了整治力度。

  2017年7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9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对于涉及欺诈和虚假宣传的食品、保健食品广告,责令停止播出、下线,并通知相关部门依法调查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遭遇保健品欺诈,消费者应如何维权呢?

  中消协发布的《老年消费教育指导手册》建议,如发现假冒或不合格保健食品,可以找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记得保留购买的实物包装票据,记录销售公司名称地址等相关信息;如果所使用的产品宣传“治好了”某些慢性病时,就涉及虚假宣传问题,应当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最好有录音、录像等相关证据;如果遇到被设圈套购买高价保健食品或引诱汇款的,应保留相关证据,及时报警求助,因为这已涉及到诈骗等违法行为。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陈凤翔在活动中强调了“取证”的重要性。他说,今年以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受理的保健品投诉量相对较少,原因是很多投诉者无法提供票据等确凿的证据,这样在实际受理时就会遇到困难。